『大士爺廟沿革』
民雄舊稱「打貓」明鄭時期就設有營盤地,在此屯兵。目前的行政區劃分為28個村,其中打貓街就在東榮村、中樂村、西安村三村內,打貓街在康熙56年(西元1695年)中就已存在,今天民雄的行政區域是在大正九年才形成,當時稱為民雄庄,屬於台南州嘉義縣的轄區,戰後改為民雄鄉。
依<民雄鄉志>記載,「大士爺廟」於乾隆九年創建,本廟佔地約二百五十坪,座落於民雄鄉中樂路上,為市街最熱鬧繁華的地點,屬於「五開間、三進、二過水」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公廟。
清光緒32年(西元1906年)3月17日,嘉義地區發生「丙午大地震」,民雄地區的寺廟毀損殆盡,其中包括慶誠宮、開漳聖王、開台尊王,當時礙於人力不足,物資有限的情況下,庄民合併這四座廟剩下的殘餘建材,在現址醵資重建。合建年代依嘉義縣政府登記的沿革記載為光緒34年(西元1908年)由管理人許滄明、簡貴、及地方人士劉廷輝、蔡麟、何立、許仁和、劉容如等鳩資倡建。大正八年到大正十二年先完成主體結構,昭和五年(西元1930年)完成三川殿、昭和12年民國26年整體完工慶成謝土,舉行「七朝慶成祈安清醮」全廟分三川殿,正殿供奉「觀音大士」「大士爺」,左側供奉「開漳聖王」,右側供奉「開台尊王」,後殿供奉「三寶佛」,左邊供奉「文昌帝君」,右邊供奉「武財神」。
打貓頂街,自乾隆年間設此觀音大士,當其未設之先,迨7月1日起,每日下午陰風慘淡,撲人面目,嘗聞鬼聲啼哭,人人畏懼,戶戶驚煌,時有觀音大士,屢次顯身,俾街中人共見之,高一丈餘,頭生雙角,身穿紅甲,青面獠牙,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,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,於是每年農曆7月1日用紅緞塗大士爺像奉祀壇中,誦經三天超渡孤魂是為「頂街」,農曆7月21、22、23日三天祭典為「下街」,農曆7月29日為「小普」(俗稱囝仔普)。
民國54年(西元1965年)成立「財團法人嘉義縣民雄鄉慈濟寺」。
民國74年(西元1985年)獲內政部列為國家三級古蹟。
民國76年(西元1987年)獲嘉義地方法院裁定正名「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」。
本廟因主要建材年代久遠,建築結構部份腐損,民國85年報請修護,尚不及動工即遭民國88年之921集集大地震,及同年1022民雄大地震連番肆虐,主體結構嚴重受損,歷經九年終於在94年6月1日完成驗收。
|